北京老胡同的改造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政府面临的难题。如何使胡同文化不失去活力,又给予住户相对舒适的生活空间,这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一次非常棘手的挑战。
项目位于南锣鼓巷,一户35 平米的房子,为了小孙女的入学问题,居住着胖大婶一家三代五口人;旁边另有一户仅6.8 平米的小屋,居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希望用作将来孩子的学区房,也同样面临着改造的问题。
在胖大婶家非常有限的空间里,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被摆放得满满当当,由于自己和老伴、女儿、女婿都是“重量级”体型,他们的生活环境显得异常拥挤。
厨房和卫生间相邻,一旦做饭,家人就无法上厕所。两个空间的阻隔玻璃也经常因为空间局促而被撞碎,一有人洗澡,厨房就可能“水漫金山”。
他们一家几乎没有隐私可言,胖大婶的老伴独自一人睡在仅 1.2 米长的甬道里,他的床,是家人上厕所的必经之路。而其他人则一概睡在主卧里,仅以窗帘作为 隔断来保护“隐私”。
他将胖大婶家从一层变成了两层。一楼的主体部分是胖大婶两口子的卧室,连带客厅、厨房、厕所等。二楼则是女儿、女婿的主卧,小孙女的次卧以及可供休闲的茶室。
老房子的改造问题很多,没法预测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设计就会随之改变。比如:青山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胖大婶家原本承重的木头柱子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只得用坚固的钢结构替而代之。
改造后的一楼因为有了天窗的加持,瞬间变得通透起来。 整洁大气的厨房对面就是胖大婶两口子的卧室,用木板墙面隔开,可以利用起来用作收纳的空间。
多功能移动餐桌,人再多也不拥挤了!
二楼茶室和床之间的屏风是用胖大婶平时储存的丝瓜络做的,别致吧!
大爷从山东买来的大理石,是女儿的梳妆台。
红色窗帘一拉开,便是小孙女的小卧室。
孩子房间和游乐区是上下打通的。 胖大婶看到焕然一新的家,由衷地对青山表示感谢。